由于春节的喜庆氛围里,正月初四总带着一股独特的“财气”。老一辈常说“初四迎财神;初五开市旺”、但各异地方对“迎财神”的日子可是各有讲究.有人早早备好供品- 初四晚上就忙着接五路财神;也有人守着初五凌晨,燃香放炮迎“正日子”。这种时间上的区别 藏着民间对财富的渴望跟智慧~也让大家忍不住好问:到底那一天才是迎财神的“吉时”?
正月初四迎财神的传统,原本同“抢路头”的习俗密不可分。商家们为了抢在财神诞辰前讨个好彩头,从初四傍晚就开始张罗接神仪式。供桌上摆着整猪、全鸡同标记“年年有余”的鲤鱼 案头还要放上甘蔗、广橘,寓意财路甜蜜广阔。
最讲究的要数那碗插着大葱的路头饭;葱管里塞进红艳艳的千年红,光是看着就让人想到“兴冲冲开门红”的热闹劲儿。这些细节可不是随意摆弄 每样供品都藏着世代相传的财富密码。
为什么要在初四提前接财神?在这背后还有个有趣的民间智慧!传说初五是财神爷生日;但人人都怕去晚了沾不到财气- 干脆把时间往前挪。北方老板们甚至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初四晚上接财神时谁要是没被邀请参加仪式。第二天就的卷铺盖走人...这种“接神就是接运”的观念。让初四的夜晚多了几分紧张与期待。如今虽然不在“炒鱌鱼”,但许多店铺依然保留着初四摆供桌、初五放“开门炮”的老讲究!
说到供品里的门道,羊头与鲤鱼绝对算的上主角。羊头取“吉祥”谐音,鲤鱼借“余”字讨口彩,在这两样摆在供桌上连空气里都飘着富贵气。
在说实话,建莆田地区更把初四称作“大岁”,家家户户要备三牲六礼 -连马神庙里供奉的牛王、马王都的专门去烧香.这种对神灵的周全礼数、倒像是给新年的财运买了份“双保险”。
在地域区别也让迎财神的日子变的有趣。北方人习性初五凌晨掐着表开财门,南方人却爱在初四傍晚就摆开阵仗。江浙一带至今流传着“初四不出门”的老话 说是怕灶王爷查户口时家里没人.
把而广东的茶楼老板们初四夜里最忙活 -既要给伙计发“开工利是”,又要用滚烫的包子暗示去留——吃到老板夹的包子;那可不是啥好兆头。
这些五花八门的习俗,拼凑出我国人对财富既敬畏又向往的生动图景。
迎财神的日子虽有不同,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是始终相通。现在年轻人更愿意把传统玩出新花样:朋友圈里刷屏的财神表情包;电子香烛代替明火祭祀- 连供桌上的烧猪都能用3D投影呈现。但不管形式怎么变,初四夜里那碗全家分享的“折罗”大杂烩,初五清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都在提醒我们——财富要靠双手创造,而仪式感正是为奋斗注入的那股精气神。下次备供品时建议你多抓把糖果 -毕竟甜头要大家分享、财运才会越聚越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