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九月九日这天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呼朋引伴去登高啦!古人说这天登高能沾"阳气",现在大家更享受的是站在山顶俯瞰秋色的畅快。想象下、金灿灿的稻田铺到天边~火红的枫叶在山腰摇曳 秋风拂面时深吸一口气;连空气里都带着熟透的野果香!
以你知道吗?!这个传统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王维哪句"遥知兄弟登高处"让无数游子红了眼眶。现在北京香山、南京紫金山这些地方,重阳节当天总能看到银发老人拄着登山杖- 年轻人背着野餐垫,大家说说笑笑往山顶进发的热闹场景。某些地方还会在峰顶设置祈福亭;挂满写着心愿的红绸带 -秋风一吹就像跳动的火焰!
甜糯米糕,步步登高
把要说最让人垂涎的风俗- 非吃重阳糕莫属!这种用糯米粉蒸出来的糕点 有的做成九层宝塔状 -有的点缀着桂花蜜枣 -咬一口软糯香甜。老辈人喜欢在糕上插彩色小旗;说是"登高"的彩头;小孩子则眼巴巴等着妈妈切下第一块带枣泥馅的.
有趣的是各地做法大有区别——江南人爱用栗子泥做夹心~北方人喜欢撒上核桃碎.广东人还会加入咸蛋黄!有家百年老店今年推出了低糖版的木糖醇重阳糕!
刚上架就被抢购一空,看来传统美食也在跟着时代焕新呢!
金菊盈袖;暗香浮动
把重阳赏菊可是风雅至极的乐事!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开始- 在这抹金黄就成了秋天的信使。目前各地植物园都会举办菊花展,碗口大的墨菊、垂丝如瀑的悬崖菊、形似孔雀开屏的造型菊,看得人眼花缭乱.
在这事儿说来话长 -轻人还开发出新玩法——用菊花做压花书签,或者调制菊花味道的香薰蜡烛。
记得去年在开封看到的菊花宴吗?厨师用食用菊做成凉拌菜、菊花豆腐羹;连甜品都是菊花冻配蜂蜜。有位奶奶现场教大家酿菊花酒,说要用清晨带露水的花瓣才够清香,引得不少游客挽起袖子学起来。
茱萸香囊,祈福纳祥
别小看在这红彤彤的小果子、古人可是把它当护身符!把晒干的茱萸装进绣着祥云的香囊,挂在书包或车钥匙上淡淡药香能不断大半年。现在手作达人还开发出茱萸精油、茱萸香皂;把传统草药变成时尚单品。
有个暖心故事在朋友圈刷屏——社区阿姨们缝制了五百个茱萸香囊送给独居老人各个香囊里还塞着写满祝福的小纸条。这种既保留古意又注入温情的创新;不正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样子吗?!
纸鸢乘风、童心飞扬
通过九月九,风筝满天走"的童谣还记得吗?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公园草坪上总能看到祖孙三代齐上阵的温馨画面。爷爷教孙子把握收放线的节奏。爸爸忙着调整风筝平衡 -妈妈则举着手机记录漫天飞舞的蝴蝶、老鹰跟卡通造型。
今年有个中学办了风筝设计大赛;学生们用环保材料制作出航天器造型的风筝,有个团队还在风筝上装了迷你摄像头,拍下高空俯瞰重阳盛景的独特视角,这才是传统合现代的完美碰撞呀!
孝亲敬老,情暖深秋
这个节日最动人的新内涵,莫过于给银发族送去温暖!许多子女特意调休陪父母登山,社区组织老人集体做重阳糕 还有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
记得哪个感动全网的***吗?孙子用3D打印技术复原了奶奶记忆中的故乡~在重阳节这天送给她当礼物。
其实吧 些养老院别出心裁办起"记忆茶馆" 请老人讲述年轻时的重阳故事。听着他们回忆儿时偷吃供糕的趣事,或是插茱萸时闹出的笑话 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鲜活的历史。
在这事儿得这么看,意渐浓的九月九 -当登高的脚步惊起林间雀鸟,当菊花茶的热气氤氲了眼镜片,当咬下重阳糕的瞬间甜蜜满溢;各位不只是在延续千年的传统,更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记忆!
在我跟你讲;能明年可尝试用直播带爸妈"云登高"~或者开发AR技术还原古人过重阳的场景?让这个充斥诗意的节日~永远流淌在儿女的血脉里- 岁岁年年历久弥新。
你说是吧?!